2022年1月13日下午,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东莞市机械工业管理协会承办的“新材料助力高端装备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凯宾利国际酒店会议室隆重举行。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机关党委书记许为豪,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部长张可,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学会部海智办副主任郑伟宗出席论坛,东莞市机械工业管理协会八届理事会新当选会长钟辉、执行会长梁小华及全体理事、会员代表约80人参加论坛。论坛由协会副会长谢月明主持。
许为豪副主席为论坛致辞。本次论坛邀请的嘉宾分别是:东莞理工学院2017年海外全职引进的学科领军人才王严杰博士,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智能技术研究院院长柳宁教授。
王严杰博士是福州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清洁能源技术、电化学与电催化、生物质工程、抗菌医学领域中材料的研制应用。曾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温哥华国际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加拿大;加拿大联邦政府国家研究院、电池创新研究院,加拿大;任高级研究员和子项目首席研究员。
柳宁教授同时是广东省工业机器人智能控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教育厅新工科教指导委员会委员。
王严杰博士演讲的题目是:《先进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与挑战》。王严杰博士在演讲中指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十四五”乃至2035国家战略目标,在应对气候变化,去碳化发展道路上,可持续性能源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他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讲到,中国在2030年前要碳达峰,2060年前要碳中和。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能源,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市场规模已超百亿级,并将逐年持续高速增长,经济效益巨大,研究负极材料,成为锂离子电池发展的必然选择。通过对石墨烯与碳化硅的深入研究和探索,目前已研发出一种EG@SiC负极材料,其电极倍率与循环稳定性均明显优于其他典型硅基的电极材料。另一种氮化镓(GaN)纳米线负极材料,也通过广泛的实验研究,解决了储能电容性差、循环性差的缺陷,有效提升了耐高温、抗氧化、化学稳定性、电子和离子导电性的性能。王严杰博士最后提到,催化剂领域是锂电、燃料电池的重大研究方向,潜力巨大,未来可期。演讲赢得了企业家们的极大热情和关注,现场掌声不断!
柳宁院长演讲的题目是《智能机器人的技术研究进展》。他首先谈到的是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内涵。他说,人工智能的知识体系包括三个部分:信息科学、脑科学和认知科学。脑科学揭示的是脑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形式,是认识实现各种功能神经回路的基础;认知科学是人工智能的重要理论基础,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信息科学则以信息为主要研究对象,以信息的运动规律和应用方法为主要研究内容,以计算机等技术为主要研究工具,以扩展人类的信息功能为主要目标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智能机器人技术则是一个多学科的融合技术,其核心技术包括:人-机协作与共融、智能视觉感知与运动一体化、机器人3D与深度视觉、端-边-云一体化框架下的工业智能、整线与车间的感知与决策等。枊宁教授指出,在机器人感知与控制技术方面,通过各相关企业多年的努力,已研发出系列智能感知系统,从第1代的智能相机到第2代的3D相机到第3代的复眼相机,这种复眼相机可产生全景视角,实现超高分辨率的成像,可应用于许多特殊的行业如微型飞行器的视觉系统、外科手术的内窥镜等,配备相应的传感器可扫描环境中的烟雾、放射性物质,在机场、港口、边境等要地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在整线与车间级的感知与决策方面,已研发出由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组成的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相比传统的人盯人生产管理系统,新系统将极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效率。枊宁教授最后指出,暨南大学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作为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为特色的专业的本科学院,将着力人工智能人才的培养,为智能机器人的发展做出应有贡献。柳院长深入透彻的演讲赢得现场企业家们的热烈掌声。
在互动交流的环节,企业家们纷纷提出各种问题,请两位专家解答,两位专家不厌其烦,均一一为大家详细讲解,气氛热烈活泼,意犹未尽。通过本次论坛,大家一致认为,新材料、智能机器人技术将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其应用对粤港澳大湾区的高端装备产业发展意义重大,特别作为湾区的制造之都——东莞,更是意义非凡,影响巨大。
论坛活动在大家依依不舍、意犹未尽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学习交流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评选优秀创新成果-培育创新人才